內(nèi)容管理|投訴        

“募師支教”:深圳的愛心名片

2011-01-12  來源:深圳新聞網(wǎng)-深圳商報  【字號:  

最近,20多歲的深圳小伙子吳宗壑,圓滿結束了一個學期的支教生活,依依不舍地與四川阿壩紅原中學的學生話別,踏上了返鄉(xiāng)的旅程。

  2010年9月2日,市委常委、市委宣傳部長王京生等領導為參加第九批“募師支教”的志愿者送行。(資料照片)

這名畢業(yè)于深圳職業(yè)技術學院的年輕大學生對于這段特殊經(jīng)歷,有著切身的感悟:“在阿壩紅原支教,我?guī)缀趺刻於际斋@著感動。支教經(jīng)歷雖然短暫,可它令我對人生理想和社會責任有了更深的認識,山區(qū)支教成為我人生的一筆精神財富!”

與吳宗壑一樣,參加第九批深圳“募師支教”行動的40多名志愿者,遠赴青海、四川、江西和廣東湛江等地的20多所鄉(xiāng)村學校支教。他們在山區(qū)教書育人,傳承薪火,播種希望,贏得了當?shù)馗刹咳罕姷膹V泛贊譽。

至此,深圳“募師支教”行動已走過了5年的愛心歷程。其規(guī)模越來越大,影響越來越廣,成為全國著名的扶貧支教品牌項目,成為了深圳的“愛心名片”。去年12月,“募師支教”行動被列為“廣東省社會組織扶貧創(chuàng)新五大模式”之一。

從2006年初的5名志愿者,到9批共計400多名志愿者,5年多來,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參加深圳“募師支教”行動,加入到這場愛心與知識的“大接力”。“募師支教”志愿者從深圳出發(fā),隊伍越來越壯大,愛心足跡更是遍及全國廣闊的山區(qū)、鄉(xiāng)村。志愿者們用青春、愛心與責任,詮釋了深圳“關愛·感恩·回報”的城市精神。

2006年4月3日,由5名志愿者組成的首批深圳“募師支教”團隊,從深圳出發(fā),奔赴湖南常寧塔山瑤鄉(xiāng),開始了為期15個月的支教生活。

這是從全國各地近百名報名者中經(jīng)過層層篩選脫穎而出的一支精干團隊,53歲的曹書康老師最為年長,曾長期擔任小學校長,年齡最小的女導游李櫻櫻才23歲,走出大學校門還不到一年。在偏遠、落后、閉塞、高寒的瑤鄉(xiāng)大山,5名深圳支教志愿者勤勉、敬業(yè)、堅毅、質樸,贏得了當?shù)貛熒透刹咳罕姷膹V泛贊譽。李櫻櫻被湖南省衡陽市政府授予“優(yōu)秀鄉(xiāng)村教師”稱號,她是衡陽市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支教志愿者。同年,她成為2006年央視“感動中國”候選人。

如果說首批5人支教隊伍略顯單薄的話,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下,同年9月,當?shù)诙澳紟熤Ы獭敝驹刚邌⒊虝r,志愿者隊伍已發(fā)展到17人。

在這支17人的支教團隊里,不僅有剛當選為“全國百名優(yōu)秀志愿者”的孫影,還有許多令人敬佩的普通志愿者:把手下數(shù)家企業(yè)委托他人打理,堅持赴貴州山區(qū)支教的深圳企業(yè)家李明鑄,為了實現(xiàn)支教夢想而推延婚期、拎只行李箱只身南下的北京女孩兒盧懌,為了支教而辭去廣東電力部門優(yōu)越工作的山東女孩張寧……

2007年3月,當?shù)谌钲凇澳紟熤Ы獭毙袆訂訒r,支教志愿者的隊伍已擴大到50人。

隨著深圳“募師支教”行動的影響越來越大,志愿者隊伍也日益呈現(xiàn)知識結構高、參與面廣、年輕化突出等顯著特點。

在去年3月第八批“募師支教”志愿者中,有一位請假赴江西支教的年輕海歸女碩士,她的名字叫謝韓亞妮。2006年,她赴法國留學,2008年學成歸國后,在深圳高級技工學校任職。剛回國時,她曾申請報名參加“募師支教”活動,未能如愿。當?shù)诎伺澳紟熤Ы獭毙袆訂訒r,她在第一時間報了名,在校領導的支持下,最終如愿以償。

劉小東是一位香港居民,2007年8月,她辭去香港私家醫(yī)生助理的工作,報名參加了第四批“募師支教”行動,并且還選擇了條件艱苦的四川北川藏羌山寨支教。支教結束后僅4個月,那里便發(fā)生了震驚世界的5·12汶川大地震,她牽掛著災區(qū)的孩子們。于是,她再次報名參加“募師支教”行動,被分配到甘肅隴南地震災區(qū),在那里又堅守了一個學期。

“募師支教”行動開展5年來,涌現(xiàn)出許多與九赴貴州支教志愿者孫影一樣的“堅守者”。在去年9月啟程的第九批45名志愿者中,有22人參與“募師支教”活動至少兩次以上。目前正在四川阿壩紅原縣支教的黃光華,先后四次參與募師支教行動,為了他鐘愛的支教事業(yè),這個質樸、善良、可愛的江西小伙子,30歲了還無暇尋找自己人生的另一半。雷炳村也是一名參與過四次“募師支教”行動的“元老級”志愿者。在貴州大山深處,在授課之余,他協(xié)助孫影進行當?shù)刎毨{(diào)查,20多個貧困生家庭,每找一戶都要翻山越嶺,他完成了這項艱辛的工作。

正是無數(shù)不圖名利、不求回報的志愿者們,用無言的足跡,把深圳“募師支教”行動的深遠意義一點點發(fā)揚光大。

“紅原是一片紅色的土地,這里是當年紅軍長征翻越過的雪山草地。我們這里迫切需要更多的老師,我們盼望深圳募師支教行動能夠派來更多的支教志愿者?!比ツ辏乖拢等?,當本報記者隨同5名支教志愿者來到海拔3500米的四川阿壩紅原縣時,該縣教育局黨組書記李基康向記者發(fā)出急切的請求。

幾乎與此同時,在相隔數(shù)千里之外,地處青海、甘肅與新疆交界處的青海大柴旦馬海哈薩克民族學校,全校80多名哈薩克族少年兒童歡呼雀躍。因為強清科與周升志兩名深圳支教志愿者的到來,使他們中斷很久的普通話課終于可以進行下去了。

回首“募師支教”行動走過的5年歷程,清晰可見她的愛心足跡正在不斷地擴展、延伸。

2006年三四月間,由深圳民營企業(yè)家許凌峰個人出資20余萬元倡導發(fā)起的深圳“募師支教”行動,共招募5名支教志愿者,赴湖南常寧塔山瑤鄉(xiāng)支教,從而在全國首開民間出資公開招募教師赴山區(qū)扶貧支教的先河。時隔半年,當包括孫影在內(nèi)的17名志愿者組成第二批深圳“募師支教”愛心團隊再度啟程時,他們的目的地已經(jīng)從湖南常寧拓延到貴州、西藏等地。

2007年3月,第三批深圳“募師支教”行動啟動,50名支教志愿者踏上征程時,他們的目的地分別是陜西延安、江西井岡山、貴州遵義、河南蘭考、廣東河源五地?!案卸骼蠀^(qū)人民,回報紅色土地”,50名從深圳出發(fā)的風華正茂的青年,喊出了深圳這座城市最溫暖的聲音。

隨后,一批又一批支教志愿者從深圳出發(fā),把“關愛·感恩·回報”的足跡印在更加廣闊的中華大地上:貴州畢節(jié)和遵義、四川北川、廣西隆安和馬山、江西井岡山和安義、廣東河源和湛江……

2008年5·12汶川大地震發(fā)生后,深圳市對口支援甘肅隴南地震災區(qū)。災情就是命令!為了幫助當?shù)貙W生重返校園,當年8月啟動的第六批深圳“募師支教”行動提出了一個響亮的主題口號“關注震區(qū)、融聚希望”,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,招募的80名支教志愿者奔赴深圳對口支援的甘肅隴南文縣、康縣等重災區(qū),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活動。

此次行動也吸引了社會團體和企業(yè)的參與,深圳中航集團共為“募師支教”捐贈善款200萬元,華安保險公司捐贈保險金額1616萬元,東風日產(chǎn)深圳經(jīng)銷商捐資26.3萬元。2009年6月,深圳中航出資百萬元獨家贊助的第七批深圳“募師支教”行動啟動,再次向甘肅隴南地震災區(qū)派送去數(shù)十名支教志愿者,支援當?shù)氐臑暮笾亟üぷ鳌?/p>

5年來,由本報與深圳市關愛辦、市慈善會和許凌峰“募師支教愛心聯(lián)盟”共同發(fā)起,深圳中航及旗下的天虹商場、中航地產(chǎn),廣東省高科技商會、東風日產(chǎn)深圳經(jīng)銷商、深圳浙江商會和深業(yè)汽車等企業(yè)先后參與的“募師支教”行動,一次次地從深圳出發(fā),走向全國,407名支教志愿者的足跡遍及湖南、貴州、四川、江西、河南、陜西、甘肅、廣東、廣西、西藏、青海等11個省、自治區(qū)的山區(qū)、鄉(xiāng)村和高原,遍及150多所鄉(xiāng)村學校,惠及山區(qū)學生近5萬人。

“募師支教”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企業(yè)和市民奉獻愛心、捐資助學的自發(fā)行動,成為深圳人感恩改革開放、回報全國人民的具體行動。

“如果心是近的,再遠的路也是近的;如果開心是蜜做的,那么再苦的海水都是甜的。”這是首批“募師支教”志愿者李櫻櫻對一年多支教經(jīng)歷的感悟。她的到來,改變了湖南常寧塔山瑤族中學的歷史:她是該校有史以來第一位支教志愿者、第一位擁有大學本科畢業(yè)的老師以及全校唯一的一名女教師。

“募師支教”所到之處,支教志愿者成為最受歡迎的人。

四川北川縣教育體育局尚勇局長說:“劉小東等10名支教志愿者在我們北川縣小壩鄉(xiāng)小學和桃龍藏族鄉(xiāng)小學支教期間,勇挑重擔,全部擔任班主任。他們撐起我們這兩所深山小學?!?/p>

在河南蘭考縣,小宋鄉(xiāng)三中校長說,來自深圳的支教志愿者克服困難,為全鄉(xiāng)多所學校上公開課,改革教育方式、培養(yǎng)學生學習興趣。在他們的努力下,支教學校教學水平大幅提高,學生學習熱情空前高漲,為此,他們給本報和市關愛辦轉送來“募師支教大愛無疆,愛心深圳四海頌揚”的錦旗,表達當?shù)貛熒案刹咳罕妼ι钲凇澳紟熤Ы獭睈坌男袆拥母兄x之情。江西井岡山、安義和四川紅原縣,則更是明確要求每年都能派去大批支教志愿者,以推動和改善當?shù)亟逃l(fā)展滯后的狀況。

“‘募師支教’不只是單邊造福于那些貧困地區(qū)的孩子們,同時也改變著我們志愿者自己?!碑厴I(yè)于香港理工大學、2007年3月曾參與第三批“募師支教”行動的志愿者婁輝,道出了“募師支教”行動每一位參與者的心聲。

2009年8月參加第七批“募師支教”時,深圳女孩李麗麗才19歲。她是迄今為止九批“募師支教”志愿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。她從小學到大學,從未離開過深圳,然而,就是這樣一個在“溫室”里長大的小女孩,卻選擇了山區(qū)支教。支教半年里,她的堅強、勤奮、敬業(yè),贏得了當?shù)貛熒恼J可。她說:“支教生活讓我好像一下子長大了,迅速從學生的角色成長起來。它讓我深深體會到什么是堅持,什么是包容,什么是責任,什么是關愛,什么是真情。”

“當‘關愛、感恩、回報’的信念在我們心中跳躍升騰的時候,當‘募師支教’的旗幟在我們手中迎風飄揚的時候,我們?nèi)w支教志愿者,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光榮而神圣的責任感、使命感!”在去年9月初第九批深圳“募師支教”行動出發(fā)儀式上,香港浸會大學應屆畢業(yè)生黃桂梅代表45名志愿者發(fā)出豪邁的誓言。

深圳市委常委、市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如此評價說:“從支教志愿者的臉上,我們再一次看到了那種圣潔之光,那種精神。這種精神體現(xiàn)了深圳人感恩改革開放,回報全國人民的胸懷;體現(xiàn)了新一代年輕人獻身祖國事業(yè),獻身關愛行動的一種決心;也體現(xiàn)了年輕一代的一種人生追求!”

人們有理由相信,愛心有多遠,“募師支教”就能走多遠!

編輯:鄭創(chuàng)彬